髮色對整體臉部的印象有很大影響,只要選對符合自己肌膚色調與風格的顏色,就能讓氣色看起來更亮,並營造出更有質感、更加清爽的形象。
反之,如果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顏色,反而會讓膚色的暗沉顯得更明顯,或整體感覺過於樸素,與理想的形象不符。
正因如此,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髮色是讓整個髮型更具魅力關鍵的一步。
每個人的膚色、五官、瞳孔顏色、穿搭喜好都不盡相同。建議先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特徵,再來決定髮色方向,才能更有效率地找到理想的選擇。

專家介紹 — 京極琉老師
京極琉,被譽為「世界第一的髮型設計師」,擁有無數國際美髮大獎的榮耀。
他不僅是日本高端美髮品牌「KYOGOKU」的創辦人,更在亞洲擁有極高影響力,
專為明星、名流、超模與企業家**設計髮型,為無數人打造最完美的個人形象。
他曾在巴黎時裝週、米蘭時裝週、東京時裝週擔任指定髮型總監,並受邀於世界各國舉辦專業美髮技術講座,
親自指導亞洲超過10萬名美髮師,傳授頂級技術,掀起**「京極琉髮型設計」的全球風潮。
「一個完美的髮型,不只是外在的改變,更是提升自信與品味的關鍵。」
—— 京極琉
他的理念是,透過美髮技術,讓每個人都能展現最美的自己。
現在,他將日本頂級護髮技術帶進台灣市場,幫助更多台灣消費者擁有專業級的美髮體驗。
【迄今為止的實際結果】
・全球公認「世界第一美髮師」
・日本頂級美髮品牌「KYOGOKU」創辦人
・亞洲最受歡迎的髮型大師,指導超過10萬名專業美髮師
適合自己的髮色,從了解肌膚色調開始
觀察手腕的血管顏色
透過觀察手腕內側血管的顏色,可以粗略判斷肌膚傾向:
若血管顏色偏藍或紫色
代表你的膚色較接近冷色調(藍底),一般來說比較適合能突顯透明感或帶有冷冽氣息的髮色。
若血管顏色偏綠或橄欖色
代表你的膚色較接近暖色調(黃底),通常較適合能襯托血色感、帶溫暖感受的顏色。
若同時看起來有藍與綠混合感
可能是中性色調,擁有冷、暖兩種特質,能嘗試的髮色範圍更廣。
以上只是參考方向,但了解自己比較傾向哪個類型,對未來選擇髮色會有很大幫助。
同時觀察素顏與化妝後的膚色
有時候上了妝以後,膚色氣息會改變不少。分別檢視「本來的肌膚狀態」與「化妝後的完整膚色」,能更精準地挑出適合你的髮色。
素顏時
注意臉頰、眼周的暗沉程度,以及唇色等,並觀察肌膚是偏紅還是偏黃,這能更準確掌握你的自然膚色。
化妝後
回想一下你常用的粉底或腮紅色系。如果你平常慣用橘色系或珊瑚色系,並且覺得妝感自然好看,表示你可能偏向暖色調;若你常用玫瑰色或粉色系,而效果顯得格外亮眼,則代表你可能更適合冷色調。
只要簡單地回顧自己使用的化妝品色彩傾向,也能推斷肌膚更接近暖色或冷色範疇,對挑選髮色會是一大助力。
肌色類型別的推薦髮色
暖色膚色的情況

暖色膚色的人本身就帶有不錯的血色感,選擇帶有溫暖調性的髮色能與膚色相輔相成,進一步凸顯明亮印象。

適合的顏色範例
- 焦糖棕(Caramel Brown)・摩卡棕(Mocha Brown)
適度的光澤感與柔和度,能有效提升臉部的明亮度。 - 橘棕(Orange Brown)・紅棕(Red Brown)
這些經典色系可讓偏黃的膚色看起來更健康,也方便依照需求調整明度。 - 粉色系・珊瑚色系(Pink/Coral)
刻意強調暖色調,可進一步放大膚色的光澤與血色感。
建議盡量避免的顏色傾向
- 帶藍感的灰調或灰棕(Ash/Grayish)
可能讓偏黃膚色顯得更加暗沉,容易看起來沒有精神。 - 極淺色的白金系或白色系
當髮色與膚色反差過大,會使原本的黃調膚色更加突顯。
冷色膚色的情況

冷色膚色的特徵在於透明感與高級感。搭配偏冷、帶灰調或帶藍調的髮色,能更顯膚質的透亮。

適合的顏色範例
- 灰棕(Ash Brown)・灰米色(Greige)
能適度呼應膚色的青感,呈現穩重又成熟的氣質。 - 藍黑(Blue Black)・薰衣草色系(Lavender)
就算是比較個性的色彩,也能與冷色膚色自然契合,展現出時髦、冷酷的風格。 - 深巧克力棕(Deep Chocolate Brown)
雖然色調偏深,但不會顯得沉重,同時能襯托膚色的白皙。
容易讓膚色顯得黯沉的顏色
- 帶紅調的棕色或橘色系
與冷色調肌膚形成較強對比,可能讓肌膚色差變得明顯,導致暗沉感。 - 偏黃的高明度色系
黃調與藍調落差越大,越容易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中性膚色的情況

如果你的膚色介於暖色與冷色之間,屬於中性膚質,那麼可選擇的顏色範圍更廣,也更能嘗試不同風格。
可廣泛嘗試的顏色與推薦範例
- 各種柔和的棕色系(例如奶茶棕、摩卡色)
對任何膚色都相對友善,是不易出錯的萬用色系。 - 灰米色(Greige)或帶灰感的色系(Ash)
偏冷也可以,能營造出更多透明感。 - 粉色或橄欖綠色系
由於中性膚色能同時吸收暖、冷調,適合把這些顏色作為整體造型的點綴色。
活用想嘗試的顏色:小技巧
- 嘗試局部的彩度變化:例如在耳邊髮絲(耳環染/耳圈染)或局部挑染加入亮眼色彩,即使是中性膚色也不易顯得突兀,更能大膽嘗試。
- 透過明暗對比增添層次:中性膚色具有可塑性,藉由漸層染或低亮度挑染(Lowlight)強調深淺對比,可輕鬆變換整體氛圍。
根據髮質與受損程度做考量
髮量多・髮質粗硬的人

髮量偏多、髮質粗硬時,選擇合適的顏色與明度調整,可降低“「沉重感」”,讓整體更輕盈。
運用較明亮的顏色或挑染
- 透過稍微亮一點的顏色或是分區挑染,能在視覺上增添立體感,減輕髮量帶來的膨脹感。
- 線條挑染(Baby Highlight)可打造頭髮層次,使髮型看起來更輕巧。
搭配能創造輕盈感的剪裁
可嘗試在剪髮時削薄髮尾或加點層次(Layer),再與上色結合,讓整體輪廓更柔和、更有空氣感。
髮量少・髮絲細軟的人

如果髮量偏少或頭髮較細軟,選擇稍深或有深度的顏色,可在視覺上增加“髮量感”。
利用深色調創造立體度
- 單純選擇較深的色階,就能讓頭髮看起來更有聚攏感,視覺上更加豐盈。
- 建議搭配像灰棕(Ash)或巧克力棕(Chocolate)等強調光澤的色系,以突顯立體度。
與護髮並行考慮
- 如果細軟髮不斷疊加漂染或高明度上色,容易造成損傷,導致更缺乏蓬鬆感。
- 建議同時注重護髮、使用營養護髮產品或護髮油,才能在染髮的同時維持髮質的健康度。
無論是偏暖、偏冷或中性膚色,只要先掌握好自己的「適合自己的髮色」方向,再配合髮質特徵,就能順利找到兼具風格與整體協調感的理想髮色。透過正確的染髮與護理方式,不僅能讓髮色更持久,也能維持秀髮的健康與光澤,營造充滿自信的魅力造型。
納入流行色彩的小技巧
每年都會隨著季節或時尚潮流而出現各種受矚目的新色,不過「流行色=適合所有人」並不一定成立。選擇新色時,建議先考量自己的膚色及髮質,再依據需求或風格進行調整。
如果擔心整頭染流行色過於大膽
先嘗試在局部區域加入亮點顏色,或只在髮尾部分做漸層,能在不過度冒險的情況下,展現時髦感。
為自己慣用的基本色添一點流行元素
以細微的調和方式,保留你原本喜愛且習慣的基底色,同時賦予新鮮感,如此一來更能避免失敗,也能持續長久地享受新造型。
避免染髮失敗的小撇步
嘗試新顏色時,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成果與想像有落差」的情況。若事先做足功課、降低風險,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遺憾。
善用染髮模擬App
- 目前許多手機App都提供更換髮色的模擬功能,能讓你先看看自己適不適合特定色系。
- 對於想挑戰鮮豔色或更高明度色卻又猶豫不決的人,這種模擬工具是很實用的參考。
與髮型師溝通時該詢問的重點
- 膚色適合度:是否和自己的肌膚色調相契合?
- 髮質與受損度:擔心染後受損或想保有一定的亮度時,該如何兼顧?
- 詳細說明自己的喜好、工作與生活習慣,越明確的需求與疑慮都應在染髮前提出,才能獲得更精準的建議。
常見的失敗案例與提醒
案例1:「感覺膚色變暗沉…」
- 原因:選擇了不契合自身膚色的染劑染髮色調不適合膚色,或染劑色調反而放大了肌膚偏黃或偏紅的部分。
- 對策:先調整整體的色調深淺;若擔心全頭變太亮,可藉由局部挑染(Highlight)或低光染(Lowlight)做平衡。也可以使用帶有色素的護髮品(如染髮護理)調整色澤,快速微調視覺效果。
案例2:「成果和想像中的落差太大…」
- 原因:染髮色調不適合膚色,或染劑色調反而放大了肌膚偏黃或偏紅的部分。
- 對策:事先多準備幾張範例照片,清楚指出你喜歡哪種光澤感、接受的亮度範圍等。即使最終成果和預期不同,也要及早反應,許多情況下仍可透過二次調整來修正色調或亮度仍能二次調整色味或亮度。
案例2:「成果和想像中的落差太大…」
- 原因:事前和設計師溝通不足,或沒有以具體的參考照片、色卡來確認細節。
- 對策:事先多準備幾張範例照片,清楚指出你喜歡哪種光澤感、接受的亮度範圍等。
即使最終成果和預期不同,也要及早反應,許多情況下仍可透過二次調整來修正色調或亮度。
結語
選擇髮色時,第一步往往是了解自身膚色(暖色/冷色/中性)。只要找到與膚色相輔相成的色系,就能讓臉部自然提亮、展現更洗練的感覺。此外,也別忽略髮質、受損程度及流行趨勢的運用方式,才能打造出更符合自己風格的髮型。
染髮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掺雜個人喜好與流行元素。若還在摸索階段,不妨先從小範圍或局部下手,像是局部挑染、耳圈染等方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顏色。當你擁有真正契合自己的髮色時,不僅能襯托五官與膚色,也能讓整體氣質和心情更加閃耀。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髮色」,展現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